【校园贷款】“校园贷” “培训贷”贷款骗局还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发布时间:2016-03-02   来源:消费贷款    点击:   
字号:

【www.hsh365.cn--消费贷款】

观察家

借道宜信、课栈网等平台,学生求职变培训贷,其玩法与校园贷、裸贷一脉相承。在校园贷、裸贷事件爆发后,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和求职者的培训贷成为热议焦点。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找工作时,被要求先“贷款培训”,利率超过10%;萌生退意的学员则多因顾忌违约金放弃退学;而一旦平台出问题,还需按照合同还款。

与校园贷、裸贷类似,培训贷也主要针对涉世未深的应届生或求职者,由于他们急于求职、缺乏经验,同时缺钱,因此很容易在“培训完就能获得高薪工作”的蛊惑下,申请所谓高息“培训贷”。

但是,“培训贷”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一、“培训贷”主要是由互联网金融平台、培训机构和申请者三方构成,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发放贷款。如此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仍不完善,导致不符合资质的培训机构还能获得贷款,这莫不是平台责任的失守?

二、“培训贷”针对经济实力本就不高的应届生或求职者,收取高额培训费、高额利息,高额违约金、还存在申请者贷款后未拿到合同等不规范之处。部分不法培训贷的有机可乘,是否意味着上述群体的诉求或未被充分关注?相关部门和机构是否应考虑推出更多适时举措?

三、“培训贷”市场的急剧扩张,让参与其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培训机构都获得了短期收益。但其本身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不合规经营所积累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在目前缺乏有效外部监管的情况下,正在不断积累。正如当初的校园贷,一旦风险达到临界点而爆发,就会造成整个市场的突然停摆,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行业因信用丧失而被监管部门惩戒、社会用脚投票,最终陷入双输局面。

金融功能的发挥建立在信用交换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各种资源的流动化配置,其核心就在于交易双方的信用可靠。然而,“培训贷”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显然存在漏洞。部分培训机构本身就不符合教育培训资格,而为了拿到“培训贷”,甚至可以帮某些申请者虚报材料,也容易让本无偿还能力的申请者轻易贷款,信用失真导致权益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称。

这也反映出“培训贷”作为所谓“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合格与否就值得考量。毕竟,它既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用监管防火墙,也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预防与应急举措。发放“培训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味追求附加的高利回报,却不愿承担基本的平台管控职责,或也是间接失信。

校园贷、裸贷、培训贷的玩法逻辑一脉相承,都是利用在校大学生和年轻求职者的人性弱点,设计出以短

期盈利为目的的互金产品,不顾其固有缺陷,通过快速投放、快速回笼前期资金来捞取第一桶金,一旦风险爆发则选择跑路了事,其所隐含的市场和社会风险不容小觑,这需要监管部门对此类互金创新模式加强监管,千万不要坐等培训贷变成第二个校园贷后才亡羊补牢。


本文来源:https://www.hsh365.cn/daikuan/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