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完成的国企|国企混改提速 国企混改最新消息2019

发布时间:2019-11-13   来源:综投新闻    点击:   
字号:

【www.hsh365.cn--综投新闻】

  国企混改提速

  365财经网(www.hsh365.cn)1月17日讯

  日前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透露出2019年地方国资改革路线图。《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2019年地方国资在包括债务化解、创新支持、员工持股等多领域深化改革。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地方国资“混改”和重组的步伐也将提速。在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同时,各地还将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的国有企业,以及主业处于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范围。

  2019开年伊始,多个省份已经将今年划定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国企“混改”速度明显加快,根据记者梳理,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山西等地均在紧锣密鼓的酝酿新动作,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其中混改和兼并重组无疑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例如按照北京市国资委要求,北京市国企改革将着重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积极推进分层分类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有序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范围,推动条件成熟的一级企业实现整体上市。辽宁省发布《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达到70%以上,培育10户至12户国内一流或行业先进企业集团。方案提出,到2020年,辽宁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3.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突破1.5万亿元。

  回望2018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国企改革发展上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记者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资在其中的表现也同样令人惊喜。广东、浙江、四川、安徽、江西等11个省(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増幅均超过10%。

  一直以来,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主力军,地方国资都在积极和推进各项改革,并出台多项措施。科技创新方面,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措施,广西、深圳等地明确将科技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严控债务风险和非主业投资方面,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广西、海南等地严控非主业投资,引导企业更加专注实业发展,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兼并重组方面,各省(区、市)国资委推动36组监管一级企业实施重组,有力促进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各省(区、市)国资委监管的各级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已达45.9%,上海、重庆、山西、广东等地共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22家,有效促进了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员工持股试点也是地方国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全国共选取了192户试点企业,在促进机制转换、吸引留住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长期激励进一步加强,各省(区、市)国资委加快探索经理层市场化选聘,监管的83家一级企业市场化选聘261人。

  央企改革如火如荼之际,以深圳、上海、广东、山西等地为代表的地方国资改革也显著提速。数据显示,2018年地方国企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合计58起,较去年的57起基本持平,但是交易总价值却从去年的1881.40亿元上涨为3358.59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双百行动”已遴选出404家国有企业,涉及上市公司111家,其中半数为地方国企。除北京外,分布公司最多的地区为山东、天津、广东、江苏、辽宁、上海等地。

  国资监管也是2019地方国资改革值得关注的部分。“各地国资委不断完善监管方式,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积极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监管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肖亚庆说。据了解,北京、山东、江苏等22个省(区、市)国资委制定实施企业违规责任追究办法,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下一步地方国资改革方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兼并重组和“混改”都会是地方国资改革发力的重要方向,特别是一些专业化重组则可以提高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企研究专家李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随着国企“混改”步入新阶段,各地的混改思路愈发清晰,未来国企改革新的经验将从地方先涌现。本轮国企“混改”重点在于“混合”,以所有制变革为核心,以上市、推进员工持股为手段,切实地引进了社会资本、战略投资者,激发企业的活力。下一阶段,国企“混改”将着重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目标,积极引进民资、外资等战略投资者。除了引入民资、外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之外,国资也可以入股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之间交叉持股也将加快推进。在当前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的引入或将成为一个亮点。在一般商业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可以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下考虑放弃控股权;二是以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为准绳,加快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监管、考核、聘用、薪酬等内部激励机制。

  相关新闻

  本轮国企改革启动至今已走过4年多时间,而今年,可以说是实现2020年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之年。在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在对2018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作出具体部署。专家认为,2019年国企改革将有四大看点,包括混改范围扩大、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加大等。

  扩大重点领域混改范围

  加大改革授权力度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仍是今年的重头戏。国资委指出,今年要继续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范围,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的企业,以及主业处于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看来,2019年,混改在垄断行业将更加开放,与此同时,会更加以微观市场主体的地位来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已经开展三批混改试点企业的基础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国企混改力度,在前三批50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加快推出第四批100家以上试点。

  “随着第四批混改试点的启动,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覆盖范围以及涵盖的企业类型会继续扩大。”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今年混改的重点将在模式与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强调,今年要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在法人治理、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各级国资委已经选择了21家中央企业和122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表示,今年要深化两类公司试点,在国家必须掌握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盘活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水平。

  “虽然各地已相继组建‘两类公司’试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对于‘两类公司’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仍不清晰。”吴琦认为,随着第三批“两类公司”试点的正式启动,预计未来还会探索第四批试点,并将重点放在地方国企上,以此达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肖亚庆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建立授权调整机制,探索将部分出资人权利授予试点企业。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进多领域专业化整合

  严控央企金融业务

  本次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减少同质化竞争。

  周丽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能力。整体上看,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加快这类行业的整合速度与力度。

  吴琦认为,环保领域在前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国际分工地位低端等情况,因此,推进该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有利于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进而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再从免税品角度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而免税品可以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新引擎,促进免税品行业专业化整合有利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这也是应对国内消费增速趋缓、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

  当期,在中央继续强调“六稳”工作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国资委对于央企金融业务的管控也加大了力度。

  会议指出,要强化对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管控,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投资基金分类管理及备案制度;严控金融业务新增投资,对主业经营效益不佳、产融结合效果不明显、风险隐患较大的存量业务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严禁任何投机;建立从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金融业务运行监测强化金融与产业间以及各金融子企业间的风险隔离。

  吴琦表示,部分央企在前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成立了期货、信托、基金等子公司,使得大量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进而促进了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的形成。客观来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央企促进产融结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央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背离了初心,过度金融化使其偏离了主业,不仅没有对实体主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反而因为金融子公司的过度投机、盲目投资、规避监管,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加大了企业杠杆率和国有资产的风险。同时,这些央企内部的关联交易以及与金融企业的交易,相对来说更频繁、更复杂、更隐蔽,叠加我国对于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仍存在一些的不足,且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容易累积和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严控央企金融业务、规范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来源:https://www.hsh365.cn/news/4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