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在反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正使得全球化遭遇挫折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财经新闻    点击:   
字号:

【www.hsh365.cn--财经新闻】

一名外媒记者在23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感叹了中国的全球化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全球化,她不可能在同一天、同一地吃到美味的海南芒果、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的作品、见到仰慕已久的某德国企业首席执行官(CEO)、聆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演讲。

然而,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正使得全球化遭遇挫折。“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博鳌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以更具包容性的新思路、新模式,激发人们对全球化的热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全球化不能开倒车。

01.jpg

周文重(左二)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首场分论坛

有观点认为,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化的推动力在消退,未来全球化动力将主要源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中国将如何拆招“逆全球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日前表示,全球化的“中国选项”目标明确。

首先,中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化理念,概括起来有8个字,开放、包容、共享、协调;第二,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以自由贸易为主线,促进多边、双边自由贸易的进程;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新主角”。

全球化依然“人气”十足

“人气”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元素。

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开幕的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抵达堪培拉,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

总理在欢迎宴会上表示,尽管去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逆差近500亿美元,但中方坚信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通过扩大贸易来解决,而不是关起门来,所以此次访问将扩大和深化中澳自贸协定。

同样是2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北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有13个新意向成员获批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已扩至70个。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有兴趣申请加入亚投行,无疑加快了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机构的进程,“如今令人自豪的是亚投行成员几乎遍布每个洲,今年晚些时候预计理事会将审批通过另一批新成员加入。”

02.jpg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

再回到博鳌,作为可能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小镇,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毫无隔阂。“每个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博鳌志愿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包容性很强,是一个礼仪之邦,他在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工作机会,可以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亚洲本应该是一个大家庭,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

企业对于全球化向来持支持态度。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23日在主题为“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极致”分论坛上表示,蒙牛善于将全球资源结合本土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过持续对标国际,蒙牛陆续完成了从牧场标准、工厂运营、系统管理、奶源布局、创新研发等多个层面的国际化。

德国莱茵TüV集团是一家上百年历史的跨领域经营的技术服务供应商,集团CEO 迈克尔·福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全球企业,“我们有超过50%的业务和60%的人员都在德国之外,比如在整个大中华区有超过3500人,20家办公点、工厂设施和测试设施,另外我们在全球70个国家都有分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哈瑙市、成立于1851年的贺利氏是一家家族企业,同时也是一家跨国公司,其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化是一个既成事实,是没办法开倒车的,就像挤出去的牙膏,要收回去不太可能了。

凌瑞德举例说,在很多行业,比如汽车、电子、航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等产业里,完全是一个全球化和跨国性的价值链。美国整车零部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所以,凌瑞德认为,在本国利益和全球利益中,每个国家都需要作出选择。他相信,通过辩论,美国领导人会逐渐意识到,全球化对他们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全球化动能转换

“人气”不缺,缺的是“舵手”。经济学家邵宇在《全球化4.0》一书中称,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1.0”,到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再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全球化规则本身就是世界各国相对综合实力的镜像,全球化体系的更迭则折射出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化正在向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并主导的“4.0时代”迈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世界经济弱复苏和去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在主要大国当中,唯有中国依旧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高擎全球化大旗,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共赢,难能可贵。

王军表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将逐步降低。事实上,过去20多年,亚洲已逐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8%,金融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已占世界30%以上。未来几年内,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

而整个亚太地区,通过太平洋的连接,则成为世界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球自由贸易和政治动态的风向标。根据最新出炉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一体化进程2017年度报告》(下称《报告》),近年来亚洲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征,但2014年开始变为负增长,2015年则降至最低点,其中亚洲区域内中间品的贸易出现9.8%的大幅下降。

《报告》认为,可能原因是亚洲一体化受到了外部侵扰,阻碍了亚洲经济体间的联系。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论坛上表示,除美国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外,在英国脱欧以后,大家对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但亚洲目前仍是一个很好的区域经济体。

周文重说,亚洲区域一体化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使命和宗旨,也是创立论坛的初衷。回顾历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经济遭受重创。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亚洲各国在危机面前不能各自为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被寄予厚望。

“一带一路”探路

全球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一带一路”建设。

周文重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对沿路沿线的国家来讲,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各自确定的目标都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在一个主题为“民营企业圆桌: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闭门会上,30多位中国企业家更是围绕走出去和全球化讨论热烈。现场的一项无记名调查显示,认为2017年民企在海外投资活跃度会提高的占66.7%,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会“降低”。

对于“特朗普政府贸易/税收政策的推行对贵公司的影响是什么”这一调查,62.5%的企业家选择了“没有特别影响”,甚至12.5%的人选择了“正面影响”,其他25%的人选择了“负面影响”。显然,尽管面对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但是中国民企对于走出去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

商务部前副部长廖晓淇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管是走出去的还是没有走出去的,对外投资的意向非常强烈,这也是大势所趋。以前主要是国企走出去,现在走出去的国企只占10%多点,大多是民营企业。

03.jpg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发言说,中国企业现在对外投资进入了一个加速期,“一带一路”带来很大机会。而且现在走出去的目的不一样了,已经从过去1.0产品输出时代,转型到2.0品牌输出阶段,甚至包括中国文化的输出。薄连明以TCL走出去的经验为例,中国家电是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企业,现在到了收获时期,目前TCL的营收和利润,超过50%来自海外。

TCL走出去的模式,主要以并购渠道和并购品牌为主。薄连明认为,并购是走出去的一个很好的形式。经济学家朱云来认为,“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机会,涉及65个国家,加起来人口是中国人口的2倍,GDP是中国的1.8倍,国土面积是中国的3倍,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hsh365.cn/news/3938.html